返回首页

湖南省农林牧渔收入(湖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来源:www.globalec.net   时间:2023-02-02 22:24   点击:225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湖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各省工业增加值排名依次是: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河南省,福建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河北省,陕西省,江西省,上海市,重庆市,辽宁省,云南省,山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北京市,天津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海南省,西藏自治区。

2. 湖北省农林牧渔业平均工资

湖北灵活就业交60%每个月应该是交600元。因为。社保费是属于国家统一规定以当地的现在的社会平均工资20%为基数。其中的12%进入统筹。8%进入个人账户。目前。本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是5000元。按照比例标准的基数是1000元。如果是按照60%交社保。每个月应该交600元。

3. 湖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湖北水产集团有限公司是以湖北丰富的湖泊资源为依托,从事渔业科技生产、水产品加工、游钓、市场流通、信息服务、房地产等综合开发的经济实体。集团经营水面218397.6亩,从业人员736人,注册资本5836.67万元,拥有原产地标记1个,无公害产品10个,绿色食品32个,有机食品24个,获得“湖北省著名商标”和“中国优质名牌产品”称号。集团由南北咀综合开发总公司(子公司)、鲁湖分公司、汤孙湖分公司、上涉湖分公司、金口分公司、邓家洲分公司、商贸公司、水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合华公司组成。

4. 湖北省农牧业厅

  湖北省户口2004年1月1日起,将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性质,湖北居民的户口类型将统称为“湖北居民户口”。  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户口性质,以及地方城镇户口、蓝印户口、自理口粮户口、农场商品粮户口等各类户口类型,通称为“湖北居民户口”。每个公民只能在实际居住地登记一个居民户口。  公安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对户口登记和户口迁移进行统一管理。对进入城镇落户的农民,在就业、住房、子女入学、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一视同仁。办理户口,只限收取工本费,一律不得收取城市增容费等其他费用,严禁有关部门借机收取相关费用。  参考:湖北户籍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业之分

5. 中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根据统计,2020年徐州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含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248.34亿元,同比增长5.6%;农林牧渔业(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55.84亿元,可比价增长2.9%。粮食总产量501.92万吨,增长0.1%,创历史新高。

6. 湖北畜牧业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如果把畜牧业产值规模作为界定畜牧大省指标的话,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2018年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的畜牧业总产值数据,2018年我国畜牧业总产值为28697.4亿元,相比2017年的29361.18亿元减少663.78亿元。

具体来看,四川、河北、辽宁、青海、内蒙古、海南、新疆、山西、吉林、甘肃、宁夏和西藏的畜牧业总产值实现了增长,其他19个省(区、直辖市)的畜牧总产值下跌。其中,青海增幅最大(18.03%),宁夏增幅第二(13.12%),内蒙古增幅第三(7.81%)。北京降幅最大(29%),上海降幅第二(21.65%),河南降幅第三(12.72%)。

按地域来看,2018年畜牧业总产值TOP5的畜牧大省依次是山东(2432.67亿)、四川(2246.08亿)、河南(2067.71亿)、河北(1813.82亿)、黑龙江(1542.37亿)。对比2017年,我们发现TOP5还是老面孔,但排名有变化,河南从第二变成第三。

对于不熟悉畜牧业的人来说,问起畜牧业大省,很多人就会想起内蒙古、新疆、西藏这几个传统牧区,其实它们的畜牧业总产值较低,分别为1294.31亿(第10名)、796.42亿(第17名)、98.36亿(第28名),均为“畜牧业小省”。

但如果从畜牧业现代化这个维度看,广东、山东要领先于其他省市。尤其是广东,虽然畜牧业总产值才1184.72亿,在规模上仅排第12名,但畜牧业的规模化程度、现代化程度在国内是最高的。

7. 中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

浙江是我国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区,历史上孕育了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农业文化。一直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经济呈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态势。

产业门类齐全、特色产品丰富。浙江拥有多宜性的气候环境、多样性的生物种类,粮油、畜禽、渔业、蔬菜、茶叶、果品、食用菌、花卉等产业稳步发展,茶叶、蚕桑、蜂、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在全国占有较大份额。

农业产业化程度高、经营机制灵活。截至2020年,累计培育家庭农场11万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2万家,带动农户500多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能力不断提高。组织实施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两进两回”行动,培育青年大学生农创客7221名。累计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00个、特色农业强镇100个、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00个。

农村居民收入高、集体经济实力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0元,收入首次迈入“3万元”台阶,比上年增长6.3%,连续36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96:1,农民消费支出21555元。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清零、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情况清零、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清零“三个”清零。农村地区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8. 2017年该省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

广东位于中国大陆最南部,陆域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与广西接壤,南临南海,西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13′~25°31′和东经109°39′~117°19′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省中部。广东陆地面积为1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南临南海,海岸线总长3368千米,岛屿众多。全省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陆地中部。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韩江、鉴江等。最长的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汇流而成,长2122千米,是中国第三大河流。南大门和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使广东的航运和贸易发展最早,且经久不衰,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广东北依南岭,南临南海,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河流有珠江、韩江、鉴江等。珠江全长2122公里,由西江、北江、东江汇流而成为中国第三大河流;南海沿岸的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广东地处亚热带,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暖,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000~1200毫米,属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自粤北的19℃左右到南端雷州半岛增至23℃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自北而南为1750小时至2200小时。全年草木葱茏,生机盎然。

年未,全省有土地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3.7万公顷;林地面积1017.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7.4%。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全省海拨500米发上的山地占31.68%,丘陵占28.54,山地占16.12%,平原占23.66%,河流水面占1.23%。

全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072.8万千瓦,其中可开发装机为665.5万千瓦,约占理论蕴藏量62%左右。

广东海域广阔,海岸线长,河网纵横,山塘水库、鱼塘众多,水产资源丰富。除可供捕捞海面外,全省有淡水养殖可养面积44.8万公顷,海水养殖可养面积77.57万公顷。淡水养殖主要有鲩、鳙、鲢、鲮、鲤等鱼种;海水养殖主要有虾、蚝等。

全省有活力木蓄积量3.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7.4%。植物种类繁多,逾5000多种,其中稀有植物约54种,大沙椤、黄檀、楠木等属世界著名珍稀树种。动物770多种,其中被列入国家级保护的有22种。为保护各类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植被类型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全省设立了60多个自然保护区,其中肇庆鼎湖山等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区。

广东地质构造复杂,岩层错落,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的有130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91种,以有色金属居多。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锗、泥炭等2种;居第二位的有硫铁矿、铝、铋、铊、银、油页岩等6种;居第三位的有铌、钽、硒等7种。广东省南海油田,包括珠江口、北部湾2个盆地,勘探查明有十个大型油气田,是一个面积广阔、储量丰富的油气田,具有实际开发的美好前景。

广东地处低纬度的位置,使广东全年太阳高度角大,所得到的太阳辐射多,热量丰富。除粤北山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外,大部分地区为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2.7℃,平均日照时数1750—2200小时;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无霜期长,绝大部份地区农业生产可一年二熟或三熟。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农业重要产区,尤其珠江三角洲,商品经济发达,是全国闻名的富裕地区。

广东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境内居住的少数民族有瑶、壮、回、满、畲、黎、苗等42个民族,人口约占全省的0.6%。

广东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目前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遍及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2000万人左右,约占全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70%。华侨以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美国、新加坡、加拿大、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秘鲁居多。有归侨、侨眷约2000万人。在海外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广东华侨组织有“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国际潮团联谊会”、“世界中山各中学同学恳亲大会”等。另外,广东毗邻港澳,祖籍广东的港澳同胞约有500万人。广大海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一贯热爱祖国,尤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支持和参与家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广东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年,广东省坚持统等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人。全省农业总产值(现价)2154.79亿元,此上年增长4.51%;其中,种植业产值959.97亿元,增长5.65%;林业产值61.72亿元。增长3.36%;畜牧业产值571.09亿元,增长1.82%;渔业产值466.45亿元,增长4.7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5.56亿元,增长7.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61.42亿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65.87元,增长4%。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扩大,总产在大灾之年基本保持稳定。全省撂荒拱地恢复生产面积1.59万公顷,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2万公顷;直接补贴种粮大户5.7万户,受益面积18万公顷,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刀276.3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43%,在连续四年下降后首次出现增加的好势头;尽管受严重早灾影晌,粮食总产量仍达到1512.34万吨,增长0.63%。

动植物防疫工作取得成效在春季防控高致病性禽滚感的阻击战中,各级农业部门开展防控工作,成功控制、迅速扑灭疫情,切断疫情传播途径,防止疫情向人传染,得到农业部的表扬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加强对其他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强化动物疫情监测工作,规范疫情报告和工作通报制度;抓好动物免疫工作,提高免疫密度;制定应急预案,建立防疫物资应急贮备制度,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提供了保障。

农村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04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4365.87元,比上年增加311.29元,增长7.7%,是1998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0%,增幅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全省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农村居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企业拖欠民工工资的状况大有改善。农村居民从事劳务所获得的工资性收人人均2173.21公元,增加207.43元,是其增收的主要因素。不同层次的农村居民收入均有较快增长。按照农户人均收入水平进行5等分分组(每组各占总户数的20%),高收人农户人均纯收人9580.77元,增长8.3%;中高收人农户5090.37元、中等收人农户3768.57元、中低收人农户2800.57元,分别增长7.6%、8.0%和8.6%。由于减免农业税、实施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使低收人农户的收人水平回升到1657.87元,比上年增长4.0%。人均纯收人1500元以下的困难户所占比例由上年的7.0%下降为6.4%。

泛珠三角区城农业合作和外向型农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04年,建立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联席制度,确立了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的组织领导机制和衔接落实制度;组织草拟、修改、审定《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近期和中长期工作目标。筹办首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治谈会——“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推介会”,承办2004年广东省农产品(成都)交易会。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扩大出口。全省水果出口比上年增长37.8%,疏菜增长加24.7%,成为广东省创汇农业新的增长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各级政府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加大,重点扶持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增加,规摸扩大,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离。有2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5家省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受到省政府的表彭。全省各级扶持的农业龙头企业1083家,其中,国家级的农业龙头企业29家,省级105家,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有150家。1083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65万户,增收51亿元,户均增收1926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范围扩大,内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发展加快。全省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42个,带动农户83万户,会员11万户,会员平均增收10%以上,高于全省农民增收平均水平。

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大全年农业综合开发共投人财政资金3.1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37万公顷,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3万吨,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11宗,带动农民增收2.6亿元。东西两界和粤北地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示范辐射效应逐渐显现,示范区内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逐渐提高,农民增收幅度高于周边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新进展“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农业部门累计创办了7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一批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组织制定省级农业标准101个。全省21个地级市、56个县、27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农产品质最安全检侧中心(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发展较快,全省通过认证的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60个,产品共1206个;绿色食品企业110家,有效期内产品数224个;累计评出“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116个。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毒鼠强专项整治达到预期目标,质量安全事故大幅减少。

农业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效省人大农科议案实施效果明显,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工作启动。“踌越计划”、“948计划”、“沃土工程”、“植保工程”和“种子工程”等项目继续实施,先进适用技术广泛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转化速度提高。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3%,家禽良种覆盖率85%,猪良种覆盖率95%。农业科技下乡和培训工作有较大的突破,全年深人一线科技人员11万人次,服务农户162万户次,举办各类培训班3300期,培训农民36万人次。

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突破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决定,14个市、80个县(市、区)全面启动农村安居工程。全年筹集资金3.9亿元,按整村推进动工改造贫困户危房共347条村2.36万户。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活动取得明且成效,受益贫困村173条。省属水库移民住房改造工作较快推进,动工兴建移民住房1.06万户。产业化扶贫效果良好,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23万户,户均增收2400元。珠三角经济发达市对口帮扶和省直机关挂钩扶贫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态家园畜民计划”和“一乡一品”活动扎实推进,推动了田区生态坏境建设,主导产品逐步形成,带动了一批农民脱贫致富。

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关系及分配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财务管理和监督体制有所创新,全省六成村已实行会计委派、选聘或代理制;两成以上的村实行农经电算化管理。农村财务公开内容逐步规范,有96%的村实行财务公开,近六成村达到了规范化公开。农村财务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健全,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工作继续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监停初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