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农作物绿色防控概念(农作物绿色防控概念是什么)

来源:www.globalec.net   时间:2023-02-02 06:02   点击:25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农作物绿色防控概念是什么

一是树立大健康理念,推动乡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更加重视“治未病”。

二是大力发展健康农业,推动农产品提档升级,无缝对接健康消费市场。同时开展作物健康“四控”行动,推行生物防治、绿色防控,助力农业“减碳”。

三是夯实乡村医疗卫生基础,合理调整村卫生室规划设置,加快乡村卫生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大创建星级村卫生室的力度,增强乡村卫生健康公共服务能力。在壮大乡村医疗队伍方面,注重培养本土村医,强化全科医师培养,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技术水平。

2. 绿色防控的措施和意义

绿色兴农就是要推进农业发展绿色化,补齐生态建设和质量安全短板。

重点做好3件事:一要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创建。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为载体,深入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主体培育、科技推广、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深入开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创建,通过品牌引领、循环利用和三产融合,探索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二要强化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强化肥农药行业生产监管及产品追溯系统建设,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继续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实施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区域示范工程,推进畜禽粪污和病死畜禽集中处理。实施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升民生工程,强力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积极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得到休养生息。

三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主体责任,推广生产记录台账制度,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能力。深入推进园艺作物、畜禽水产养殖、屠宰标准化创建,基本实现“菜篮子”产品大县规模种养基地生产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实施农产品安全民生工程,实施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补助政策。

深入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行农产品生产“红榜”和“黑名单”制度。

3. 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农业现代化不断迈上新台阶。放眼广袤田畴,平田整地用上了北斗导航,打药施肥用上了无人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成了种地的好帮手。数据显示,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打好种业翻身仗,提升现代农业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建设现代种业强国为目标,深化种业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全面提升种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国粮主要用上中国种。

种了大半辈子地,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刘寨村农民孙玉旗越来越感到种子的重要性:“这几年俺选了‘浚单20’这个品种,产量高,抗病性强,跟着专家种田,收益稳得很!”

一粒良种背后凝结着育种专家的辛勤付出。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程相文,为缩短玉米育种时间,50多年扎根田间,选育出39个玉米新品种,其中“浚单20”玉米种子在全国推广种植近3亿亩。

目前我国种业已进入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新阶段。近10年,全国审定、登记农作物品种3.9万个,植物新品种保护年申请量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水稻、小麦、大豆全部为自主品种,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随着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工作深入推进,一批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品种弥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良种配良法,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在江西省遂川县珠田乡珠溪村地头,种粮大户王小兰正着手防治稻飞虱。一通电话过后不一会儿,农技专家就带着植保队赶到,无人机旋即升空作业。王小兰说:“今年种了2000亩优质稻,种子好,防治及时,预计每亩能增产10%。”

“政策到田间,服务跟得上,好种子就能长出丰收粮。”遂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袁华生说,全县230多名农技员下到村组“问诊”,病虫防治、绿色植保等技术落到田畴,护航良种生长。

看全国,近55万农技推广人员进村入户,畅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新品种、新农艺落地生根,大大提升了农业效益。通过推广配方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2020年,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农药、化肥利用率分别达到40.6%、40.2%,助力粮食连年丰收。

——好种子产出优质粮,农民腰包越来越鼓。

“好种育好粮,好粮不愁卖,一开镰就卖完了!”夏收时节,山东省高密市大迟家村种粮大户魏蒙一身轻松,他今年种的1500多亩优质强筋麦,早早被面粉厂以每斤高出市场价的价格订购。

魏蒙讲述种粮门道:“我们对接潍坊市农科院,试验田里种了10多个麦种,看禾选种,优中选优。现在加工企业‘口味’越来越专,我们的强筋麦订单,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带动400多户村民受益。”

看全国,一粒粒好种子在田畴里拔节生长。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良种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为粮食连年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关键支撑。

把耕地资源保护好、利用好,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网越织越密。

四川省西昌市佑君镇油碾村,村党支部书记庞宗明又在田埂上巡田:“全村耕地每周巡查一遍,这是‘田长’的职责。”在西昌市,每块耕地都有“田长”守护,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实现全覆盖。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各地实施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少地方探索建立“田长制”,将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人,打造智能化、常态化、精细化的监管平台,实现耕地保护智慧监管。

——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速,更多“望天田”变成“吨粮田”。

走进河南省武陟县岳马蓬村高标准农田,茁壮成长的玉米秧苗一派生机。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岳保红说,今年的500多亩优质专用小麦刚刚收获,加上这新播下的玉米,每亩地纯收益能达700多元,比去年增收15%。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岳保红打开话匣子:“过去土渠跑冒滴漏,现在田里遍布自动喷头,浇灌省事又省心;田间道路升级,收割机撒欢儿跑,成本降了不少;以前春怕旱、秋怕涝,如今沟渠四通八达,旱能浇、涝能排,不再靠天吃饭。”

目前,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今明两年,每年推进1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2年全国将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能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

——保护性耕作蓬勃兴起,推动耕地质量持续提升。

“黑土地有劲了,水稻苗情好,长得壮实!”北大荒集团红卫农场有限公司种植户李渊博俯身抓起一把黑土,啧啧夸赞:“从过去大肥大药到现在的科学营养餐,秸秆还田给黑土盖‘被子’,增肥又保墒,黑土泛着油光,变松变细了。”在东北,保护性耕作让黑土地焕发生机。

耕地质量事关粮食产能。农业农村部持续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今年实施面积6500万亩以上。推进退化耕地治理,建设200个集中连片示范区。扩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范围,今年试点面积达到4000万亩。

绿色发展成主基调,农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老百姓对农产品供给的最大关切是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这个问题多做文章。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推动优胜劣汰、质量兴农。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大批绿色优质农产品扮靓百姓餐桌,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绿色染田畴,优质农产品更多了。

走在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云华村田间,绿油油的稻田令人赏心悦目,水下尽是撒欢的鱼儿。2019年,云华村村民马朝庭尝试“稻鱼综合种养”,尝到甜头的他通过土地流转,今年将稻米种植面积扩大到30余亩。

绿色兴农,农业的生态底色越发鲜明。2020年,全国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连续4年负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7.8%,目前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数量累计达到5.5万个。

——田间连车间,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荒山变青山,板栗绿了荒山坡,一年收入4万多。”贵州省望谟县平洞街道洛郎村村民苏启凤笑意写在脸上,“企业保底价收购,一斤3.5元,板栗身价涨了3倍多,乡亲们纷纷种起板栗林。”

洛郎村板栗产业发展,得益于一条从田间连车间的产业链。近年来,冷库、无菌厂房、深加工生产线相继落户洛郎村,龙头企业统一标准、统一收购,小板栗走出大山卖到全国。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产业化。如今,越来越多农产品告别“原字号”,通过加工增值鼓起农民腰包。2020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23.2万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7.3万家,加工转化率提升到68%,吸纳3000多万人就业,辐射带动1亿多小农户增收。

——发展循环农业,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

走进安徽省利辛县巩店镇天逸家庭农场,负责人李闯带着乡亲们将搅拌好的秸秆粉屑装袋,制成菌棒。在这里,农作物秸秆成了“宝贝”:加工成菌棒,再生产香菇、平菇等食用菌,废弃的菌棒还可以制成有机肥。

循环再利用,找回农业“另一半”。各地推进秸秆、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改善了农村环境,提升了土壤地力,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目前,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585个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75%,农膜回收率达到80%。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在新征程上谱写农业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4. 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概要

草坪病害的定义

草坪病害是指草坪草受到病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的作用时,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的变化,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偏离到不能或难以调节复原的程度,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最终破坏景观效果、降低甚至丧失使用价值和造成经济损失。

(2)草坪病害的症状

草坪常见病害的病状可归为五大类型,即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

①变色。变色是指病部发生颜色变化,但细胞并未死亡。变色又分均匀变色和不均匀变色,前者如退绿、黄化、白化、红化、银叶等;后者如花叶、斑驳、明脉等。变色多发生在草坪草的叶片上。

②坏死。坏死是指发病部位的细胞和组织死亡,但仍保持原有细胞和组织的外形轮廓。最常见的是斑点(或称病斑),其形状、颜色、大小不同,一般具有明显边缘。根据形状可分为圆斑、角斑、条斑、环斑、网斑、轮纹斑等,或根据颜色分为褐(赤)斑、铜色斑、灰斑、白斑等。

③腐烂。腐烂是指发病部位较大面积的死亡和细胞解体。植株各个部位都可发生腐烂,幼苗或多肉的组织更容易发生。如禾草芽腐病、根腐病、根茎腐病和雪腐病等。

④萎蔫。萎蔫是指各种原因如茎基坏死、根部腐烂或根的生理功能失调引起的草坪草萎蔫,如匍茎翦股颖细菌性萎蔫等。

⑤畸形。畸形是指整株或部分细胞组织的生长过度或不足,表现为全株或部分器官呈不正常状态。如禾草线虫病可导致植株生长矮小、根短、毛根多、根上有小肿瘤等。

(3)草坪病害的病原

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草坪病害按病原的不同性质可分为两大类,即侵染性病害和非浸染性病害。

浸染性病害是由生物病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也称寄生性病害,是可以传染的,也称传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植原体等病原物引起的。

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草坪病害,也称非寄生性病害、生理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土壤、气候条件不适宜,如营养物质缺乏、营养失调、环境污染、高温干旱、低温冻害、水分过多、湿度过高、土壤过酸或过碱等。

两种病害的发生常常是相互促进的,一般说来,非侵染性病害影响植物体的新陈代谢,降低植物对致病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使植株易感染侵染性病害,加重传染病的危害;侵染性病害使植株生长势减弱,光合作用、根的吸收功能下降,促使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加剧。

(4)草坪病害的防治方法

草坪病害的防治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具体的防治方法见表8-1。其中,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防治草坪病害,见效快、针对性强、便于机械化作业,因此,得到广泛采用。

5. 什么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绿控的意思就是指绿色防控。

绿色防控是指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提高农作物抗虫能力,在必要时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它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