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鲢鱼的饲养方法

117 2024-08-05 14:54 admin

鲢鱼的饲养方法

鲢鱼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那么,农户在 饲养 鲢鱼上需要掌握哪些 方法 与技巧呢?下面就不妨和我一起来探讨下鲢鱼的饲养吧,希望你有所收获!

鲢鱼的生长习性

1.鲢鱼属中上层鱼。春夏秋三季,绝大多数时间在水域的中上层游动觅食,冬季则潜至深水越冬。

2.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主要食物:鲢鱼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并喜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牛粪。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对糟食也很有胃口。鲢鱼的饵食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还大量地吃腐屑类饵料;夏季水位越低,其摄食量越大;冬季越冬少吃少动。适宜在肥水中养殖。肠管长度约为体长的6-10倍。

3、食欲与水温成正比。鲢鱼喜高温,最适宜的水温为23℃~32℃。炎热的夏季,鲢鱼的食欲最为旺盛。

4.性情活泼,喜欢跳跃,有逆流而上的习性,但行动不是很敏捷,比较笨拙。鲢鱼喜肥水,个体相仿者常常聚集群游至水域的中上层,特别是水质较肥的明水区。岩歼

5.胆子小怕惊扰。当受到惊扰或碰到网线时,便纷纷跳出水面越网而逃。

6、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鲢鱼的性成熟年龄较草鱼早1-2年。成熟粗信冲个体也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鱼相对怀卵量约4-5万粒/公斤体重,每年4~5月产卵,绝对怀卵量20-25万粒。卵漂浮性。产卵期与草鱼相近。在池养条件下,坦族如果饵料充足的话,当年鱼可长到500~800克,三龄鱼体重可达3~4千克,在天然河流中可重达30-40公斤。

7.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马上浮头,有的很快便死亡。

鲢鱼的饲养方法

池塘选择:

鲢鱼

鲢鱼属于套养鱼类,套养在主养鲤鱼、鲫鱼、草鱼、团头鲂的池塘中,处于服从地位,它的池塘选择与在所申请认证的上述主养鱼类完全一致。

水质要求:

鲢鱼的水质要求与所申请认证的主养鲤鱼完全一致。

苗种要求:

苗种放养前须经检验、检疫,选择品质纯正,健康无病,规格整齐。放养时间在5月中、下旬。

池塘饲养:

1.鱼种培育

鱼苗放养:5月中、下旬,池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为适宜投放时间。投放鲢鱼乌仔,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3-5尾。饲养管理:鱼苗入池后,以滤食浮游动植物为主兼食饲料碎屑。

成鱼养殖:鱼种投放规格、密度,投放越冬鱼种规格为100-200克/尾,放养密度为0.4-0.5尾/㎡。

鲢鱼是套养鱼类,以鲤鱼出塘起捕时间为准。

2.越冬管理

越冬密度:压塘成鱼和鱼种的越冬密度一般为0.3-0.6㎏/㎡。根据池塘条件可作适当调整。

越冬鱼体要求:鱼体应无病无伤,肥满健壮。

越冬方法:越冬池塘应比较干净,保水性好,冰下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分规格并塘:冰封前每公顷用90%晶体敌百虫1.5-3.0公斤全池泼洒池水浮游植物量应保持在25-50mg/l。保持水面透光性,应及时扫除冰面上的积雪,打冰眼观察水质及鱼的活动情况。

鲢鱼的病虫防治

1.在鱼苗、鱼种拉网、筛选、运输过程中应操作细心,防止鱼体受伤

2.鱼苗鱼种入塘前,用2.0%的盐水浸洗5-10分钟进行消毒;

3.高温季节,每月用漂白粉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挂袋法进行食场消毒

4.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提高鱼体免疫力;5、死鱼应及时捞出,深埋

6.鱼病治疗。

看了“鲢鱼的饲养方法”的人还看:

1. 如何饲养鲢鱼

2. 鲢鱼的养殖方法

3. 小白鲢鱼怎么饲养

4. 花鲢鱼的网箱养殖方法是怎样的

混养鱼搭配三亩鱼塘养草鱼,花鲢鱼白鲢鱼各多少条为好?

白鲢120条,花鲢480条,草鱼300条。混养每亩放鱼共300条。由于花鲢价格较高缺橡手,建议白鲢和花鲢中以花鲢为主,两者比例为2:8,这样白鲢不会影响花如迹鲢生长;另外考虑到草鱼粪便可以肥水,有利于鲢鳙生长,草鱼价格还可以,因此草鱼可多放,使用半斤至一斤的鱼种,加以喂草或饲料,饲养一年即可出售,三亩鱼塘白鲢120条,花鲢480条,草鱼伏嫌300条。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给出以下建议:

1. 建议将三亩鱼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冲悉辩1.5亩养殖散缺草鱼,另一部分为1.5亩养殖花白鲢鱼。

2. 对于草鱼部分,每亩可以养殖1200-1600尾草鱼,因此1.5亩可以养殖900-1200尾草鱼。

3. 对于花白鲢鱼部分,每亩可以养殖240-320尾花鲢鱼和240-320尾白鲢鱼,因此1.5亩可以养殖180-240尾花鲢鱼和180-240尾白鲢鱼。陆纯

4. 考虑到花鲢价格较高,建议花鲢和白鲢的比例为2:8,这样白鲢不会影响花鲢的生长。

综上所述,三亩鱼塘养草鱼、花鲢鱼和白鲢鱼的搭配建议为:草鱼900-1200尾、花鲢鱼180-240尾、白鲢鱼1620-2160尾。这样的搭配可以充分利用水域资源,获得较高的养殖效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