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姜癞皮病怎样治

来源:www.globalec.net   时间:2023-03-17 15:32   点击:215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大姜癞皮病怎样治

随着大姜经济效益的提高,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近年来,大姜癞皮病(又称姜蚧、大姜根结线虫病)时有发生,对大姜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为了有效防治大姜癞皮病,笔者建议:采取以 “种植前预防为主,对发病地块对症下药”的办法防治,尽量采用低毒农药防治,在保证大姜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农业生产损失。 一、积极指导农户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加以预防。首先要特别注意避免农具 (培土机、旋耕机等)、鞋子等将线虫传入姜田引发病害。同时清除病残体,做到集中销毁并掩埋,可有效防止大姜癞皮病的发生。其次是增施生物菌有机肥 (如多菌宝、宝地生等)。姜种播种前一周,每亩沟施生物菌有机肥100公斤改土沃土,栽培期间,可半月随水冲施一次生物菌肥,补充土壤有益菌,维护土壤微生态平衡,抑制线虫发生。再次是姜种播种时,深翻土壤,并选用无病无虫的种姜。播前姜种可采用1.8%的阿维菌素800倍药剂进行处理。最后是提倡轮作,可明显减轻各种土传病害发生。 二、对发病地块使用低毒药剂防治。一是姜种用阿维菌素处理,可杀灭其所携带的线虫。二是定植时,大姜覆土后,上面撒施与土拌匀的福气多(1.5公斤/亩)或扫线宝(3公斤/亩),提前预防大姜癞皮病发生。待大姜培土时,再用上述药方拌土均匀后撒施在大姜沟内即可。若线虫为害严重,在培姜前亩用天线一号一公斤混甲壳素3000倍随水冲施,防效佳。 (刘志梅)

二、生姜常见病害主要有哪些

1.姜软脚病: 俗称姜发瘟,此病在小满至大暑期间为发生盛期。发病初期茎叶凋萎, 后变鲜黄,叶片萎缩,根呈水渍状。姜茎近块根3cm左右处横切面呈浅黑色,不久就有乳白色粘液流出。如不拔掉,过几天,萎茎叶就会腐烂发臭,并蔓延到其它植株。

姜软脚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通过土壤、水及姜种传播。因此,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办法是:①选择无病菌土壤或种过水稻的地块种植:②到无病区选种:③防止姜根部积水和受渍; ④一旦发病应及时拔除发病的植株,并用5%的石灰水或用50g高锰酸钾,对水50kg对土壤进行消毒。

2.姜腐病:病症是由皮烂向中心(姜瘟病则由心烂向皮) ,积水或施下未经腐熟的粪肥,易引发此病。主要预防办法是:不让姜地积水;施用的农家肥要沤熟。若已发病,可淋施波尔多液,或按防软脚病的办法进行土壤消毒。

3.虫害; 主要是姜螟,农民称其为钻心虫。这种虫以幼虫蛀食姜苗致使其叶片枯黄,严重时可致全株死亡。防治办法:及早扑灭姜螟成虫,捉除幼虫,或在一、二龄的幼虫期施药毒杀。 此虫从5月份初即可见幼虫为害,以姜苗分枝盛期的7、8月为盛期。防治以在幼虫低龄期施药效果较好。 幼虫期毒杀可用除虫菊脂类农药50g对水300-- 400kg喷杀, 或用速杀灭丁50g对水400kg在傍晚喷于姜苗心叶,待药液流到茎部就可把姜螟幼虫毒杀。

另有一种害虫叫姜粪虫蛆,其成虫是一种蝇类,可用敌敌畏5000倍液淋于虫害区,以杀灭幼虫,并防止其蔓延危害其它植株。

三、我种植的生姜叶面出现淡黄色,发出的心叶也是淡黄色,并且发展很快,生姜停止生长了这是什么病,

分别对照一下症状,然后喷药。

1、姜斑点病?

主要为害叶片,叶斑黄白色,梭形或长圆形,细小,长2~5毫米,斑中部变薄,易破裂或成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似星星点点,故又名白星病。病部可见针尖小点,即分生孢子器。

防治:发病初期喷药防治,“扑宁”800~1000倍液或者翠丽1500倍液叶面喷雾,间隔7-10天再施药一次。

2、姜炭疽病?

为害叶片。多先自叶尖,叶缘出现病斑,后向下、向内扩展。病斑初时为水渍状褐色斑点,扩展后病斑近圆形、棱形或不规则形,边缘黄褐色,中央灰白色,斑面云纹明显或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出现小黑点。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连合成斑块,叶片变褐干枯。如叶鞘先感病,严重时叶片下垂,但仍为绿色。

防治:发病前喷施“云生”600~800倍液可有效预防发生。发病初期用“翠丽1000倍液+金云大-120”稀释15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间隔7~10天再喷一次,连续2~3次。

3、姜叶枯病?

主要危害叶片,病叶上开始产生黄褐色枯斑,逐渐向整个叶面扩展,病斑表面有黑色小粒点。

防治:发病前喷施“云生”600~800倍液+“金云大-120”倍液1500倍液叶面喷施,间隔7~10喷2~3次预防,可同时预防多种病害。发病初期用“翠丽”1000倍液+“云大-120”稀释1500倍液喷施防治。

4、姜眼斑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后叶面先出现点状病斑,褐色,逐渐发展为梭形,似眼睛。病斑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病部四周黄晕明显或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两面生暗灰色至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防治:发病初期用“翠丽”1000~1500倍(即10~15克“翠丽”对水15公斤)或者“可杀得2000”稀释1000倍(即15克“可杀得2000”对水15公斤)叶面喷施,间隔7~10天再喷一次。

四、大姜有黄色叶是什么事叶尖发黄

生姜叶部病害有4种:姜叶枯病、姜斑点病、姜炭疽病、姜眼斑病。

一、病害种类及诊断。

⑴姜叶枯病。叶片受害后,首先在病部产生黄褐色枯斑,然后逐渐向整个叶面扩展,严重时叶片变褐、枯萎。病部常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子囊座。

⑵姜斑点病。染病叶片首先出现黄白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间灰白色,边缘褐色,大小约2-5毫米。潮湿时病斑上长出许多分散的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器。干燥时病部开裂或穿孔,若许多病斑相连,可使叶片部分或全部干枯。

⑶姜炭疽病。染病叶片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湿润状的退绿病斑,后期互相联结成不规则形大斑,严重时可使叶片干枯。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略粗糙的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该病亦可危害茎和叶梢,在茎和叶梢上形成短条形病斑,亦长有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可使叶片下垂,但仍保持绿色。

⑷姜眼斑病。首先在叶片上形成褐色小点,后扩为梭形,形似眼睛,故称眼斑病。病斑呈灰白色,边缘褐色较浅,病斑大小为5-10毫米×3-4毫米,病部四周黄晕明显或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两面生暗灰色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二、病害发生条件。以上叶部病害均由真菌引起。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借风雨、昆虫或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连作地、种植过密、通风不良,氮肥过量、植株徒长的发病重;地势低、土质黏瘦亦利于病害的发生。

三、防治技术。生姜叶部病害的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⑴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提倡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避免偏施或过施氮肥。适量浇水,及时中耕培土,及时清除杂草,降低田间湿度。⑵重病地可实行轮作,最好与禾本科或豆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⑶秋冬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田间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并集中深埋或烧毁。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化学药剂防治,可选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300-400倍液,或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750倍液,隔7-8天喷1次,连喷3-4次。注意以上农药应轮换使用。

姜瘟病:是一种真菌性病毒。

发病症状:发病的前一天晚上,还是鲜嫩的姜叶,第二天早晨就开始蔫萎,后姜叶逐渐变黄,慢慢地整株腐烂,该病如防治不及时,可造成大面积绝产且危害期可达10年以上,它的传播途径广、速度快。

防治方法:(1)在播种前将土地耕深耙细整平,用专业注射器按每30cm×30cm为一个注射点向地里注射氯化苦土壤消毒液,每个点注射3-5毫升,注射后进行地膜覆盖熏蒸,覆盖时间按地温确定:地温在20℃以上一般7-10天,15℃以上一般10-15天,10℃以下一般20天到一个月。(2)切勿将在发生姜瘟病地块中用过的锨、镢、犁等生产工具带入未受病的地块,同时也不要穿在发病地块中穿过的鞋进入未受病地块,以免将菌土带入姜地。(3)切勿浇灌被污染的水。大姜生长期间若发现姜瘟病应及早防治,方法是在发病区按每30厘米×30厘米的网度,用木棍插眼4-5厘米深左右,每个眼倒入10毫升氯化苦土壤消毒液后用无菌土将发病区封闭,最后覆盖上塑料薄膜进行熏蒸。第二年,播种前一般每亩地用50斤氯化苦土壤消毒液按方法(1)进行土壤消毒。

3、大姜线虫病(癞皮病):症状是,发病前期大姜的叶片小(如花生小叶病一样),生长缓慢,引起减产,收获后可发现姜块底部有明显的小白水泡,大姜储存后易腐烂。据分析,该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姜地大量使用未沤制好的鸡、猪粪中寄生虫所致。目前尚无十分理想的根治方法,根据我市的经验,使用丙线磷类药物(如克线丹、癞线丹、特丁线瘤净等)可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治方法:一是注意使用鸡、猪粪一定要沤制腐熟后再施;二是注意在栽植使用种肥、追喂、起垄三个关键时期,分别每亩施用丙线磷类药物4-5斤。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